2025年4月12日下午,由澳门科技大学主办,澳科大通识教育部、国际学院、文体发展办公室协办,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校友会联合总会支持的第九届校园诗歌朗诵大赛决赛暨颁奖礼于澳门科技大学N101大礼堂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以「倾听世界的声音」为主题,汇聚了29组决赛选手,以广东话、英语、葡萄牙语及普通话四种语言演绎诗歌魅力,展现了科大校园的多元活力与人文深度,在澳门科技大学25周年校庆之际,呈现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盛宴。
▲颁奖礼大合照
本次决赛分为广东话、英语、葡萄牙语和普通话四个组别依次进行,选手们在规定的2–5分钟内进行诗歌的演绎。首先登场的是广东话组,一首原创作品《生命的聆听者》将医学生的情怀娓娓道来,是白袍包裹的理想、听诊器下有力的心跳,是细胞的奥秘、不灭的灯光,也是辗转求索,夙兴夜寐。而英语组所有的价值都只是一个舞台通过莎翁戏剧,向观众提供别样的人生视角。历史在孩童与老叟的轮回间反复,人生于戏剧的边界在一幕幕场景变换中模糊。葡萄牙语组《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向观众讲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其生动的演绎使得观众身临其境,似乎能触摸到公主悲伤的泪珠。比赛以普通话组一首《澳门赋》收尾,登高望远,将澳门海天烟霞尽数描绘,从澳门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到新时代的祝福与展望,尽书于此文。
在所有组别的比赛结束后,由决赛评审团进行评分,决出本次赛事的各个奖项。决赛评审团由校内外文学专家、语言学者及艺术家组成,从情感表达、语言驾驭、舞台表现等多维度评选优秀作品,他们分别是:澳门著名诗人、翻译家姚京明,资深葡语教师周晓晨,及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文体发展办公室主任蒋潇玲,国际学院助理院长王婷,国际学院通识英语课程协调主任李启昌。
▲决赛赛场风采
在颁奖典礼环节上,首先向初赛及决赛评委颁发感谢状,之后依次颁发青年风采奖、原创诗歌奖、优秀奖及本届大赛四个组别的冠亚季军。最终广东话组黄润谦、英语组胡佳璐、葡萄牙语组鱼皓淼、冯予怀和普通话组陶硕、郭子一同学赢得评审团青睐,摘得第九届校园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
赛后,主办方围绕赛事评判、选手表现、未来展望等方面,对评委与选手进行了深入采访,探寻这场诗歌盛会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比赛现场确实紧张,我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而且赛前充分的准备练习也能让我不那么紧张。」广东话组冠军获奖选手黄润谦同学坦诚分享自己在赛场的心态与学习感悟。选手在作品选择上各有故事。选择自创诗歌朗诵的黄润谦选手分享到:「我自己是读医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艰辛的。写这首诗是回顾了我之前在学习时的一些过程,也分享了在实验中的所见所闻,这些都令我觉得是很难忘和宝贵的经历。还比如在上解剖学课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人体其实是非常奇妙的,到之后去见习,也深刻意识到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希望通过我的文字献给医学的青春诗篇」。
获得葡萄牙语组冠军的一组选手鱼皓淼和冯予怀同学选择了经典葡语诗歌作品"Sem ti senti"进行朗诵,她们希望通过精妙的文字游戏、对仗的韵律描绘生命中缺失与和谐的冲突,探讨人与情感、存在与生命之间的微妙关系。两位同学表示「我们并没有去节选这个凄美爱情故事中主要描绘爱情的部分,而是选择了国王杀死了女主的片段。因为我们觉得这个部分呈现给大家,会在此次朗诵比赛中增加一些新意和趣味性。」
▲姚京明教授(左图)、周晓晨老师(右图)进行赛后点评
在评委点评环节,姚京明教授和周晓晨老师分别对于不同语言的诗歌朗诵表达了深刻见解。当被问及评判不同语言朗诵的共通的标准和要点时,评委表示:「无论何种语言,感情表达的真挚性、节奏把握的精准度都是核心要素。」而谈及选手整体表现,评委表达赞赏:「整体水准令人欣喜,不少选手展现出卓越的语言驾驭力与舞台感染力。」
对于未取得理想成绩的选手,评委语重心长地说:「比赛结果仅是阶段性反馈,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朗诵是长期积累的艺术,每一次都是成长的台阶。」
谈及对未来大赛的改进,评委建议:「增设跨语言朗诵合作环节,推动不同的选手交流,进一步丰富赛事内涵」选手们也纷纷提议:「希望未来能增加线上投票环节,扩大校园诗歌赛的影响力,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此次校园诗歌朗诵大赛不仅是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更是师生们在诗歌海洋中探索、成长的旅程。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也激励著更多人在诗歌朗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