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门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大师讲座」系列讲座于2025年4月9日下午在D座演讲厅成功举办。本场讲座邀请到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澳科大荣誉博士叶永烜院士主讲「小行星与生命起源及地球防卫」。澳科大副校监、校长李行伟致辞,并向叶永烜院士致送纪念品。
李行伟校长向叶永烜院士致送纪念品
讲座伊始,叶永烜院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2025年的重大太空任务,重点提及「天问二号」将前往小行星 2016 HO3 执行探测任务。他详细说明了任务的时间线:预计于2025年发射,历时约一年抵达小行星表面,展开近距离探测与样本采集,并于2027年前后返回地球。此后,「天问二号」还将继续飞往彗星 311P ,开展后续探测工作。这一系列规划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太空探测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与前瞻性思维。
叶院士主讲
随后,叶院士介绍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的「隼鸟号」探测任务。「隼鸟号」曾成功前往糸川小行星进行探测,圆满完成多项科研任务;而「隼鸟二号」于两年前从小行星 Ryugu 带回的样本,更为国际小行星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我国「天问二号」任务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最后,叶院士强调了小行星对地球可能构成的威胁。他借助「托里诺量表」 (Torino Scale) 提醒大家应正视小行星撞击风险。叶院士还提及2029年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将与地球近距离接触,并展示其轨道示意图,让大家直观了解此次接近情况。这一案例进一步突显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潜在威胁,警示人们需加强对这类小行星的监测与研究,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保障地球安全。
在问答环节中,有学生提问:「太阳系考古有何现实意义?」叶永烜院士回应指出,小行星中蕴藏着多样的矿产资源,有些甚至含有丰富的水分,这些都对人类未来的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积极意义。
讲座现场